脑电活动为大脑生理功能的基础。脑电图检查的应用范围已不在局限于神经系统疾病,而是已广泛用于各科危重患者的监测,麻醉监测以及心理、行为的研究。除常规脑电图检查外,还有脑电图长期监测,录像脑电图监测,睡眠监测及数字化计算机分析。
专科分类:神经
检查分类:神经电生理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是否空腹:非空腹
参考价格:100-150元
温馨提示: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应停服镇静剂、安眠剂及抗癫痫药物1-3天。不宜空腹,如不能进食或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勿穿尼龙衣,患者在检查时应遵嘱做闭目、睁眼或作深呼吸等动作。
正常脑电图可分以下四型α形脑电图、β形脑电图、低电压脑电图、不规则脑电图。
正常人的脑电图根据频率及波幅不同,可以分为α波及β波两种。
异常脑电图可分为轻度、中度及重度异常。
(1)轻度异常脑电图 α节律很不规则或很不稳定,睁眼抑制反应消失或不显著。额区或各区出现高幅β波。Q波活动增加,某些部位Q活动占优势,有时各区均见Q波。过度换气后出现高幅Q波。
(2)中度异常脑电图 α节活动频率减慢消失,有明显的不对称。弥散性Q活动占优势。出现阵发性Q波活动。过度换气后,成组或成群地出现高波幅δ波。
(3)重度异常脑电图 弥散性Q及δ活动占优势,在慢波间为高电压δ活动。α节律消失或变慢。出现阵发性δ波。自发或诱发地出现高波幅棘波、尖波或棘慢综合波。出现爆发性抑制活动或平坦活动。
脑电图异常对下列疾病的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1)意识障碍性疾病(嗜睡、昏迷等)。
(2)颅内占位性病变包括脑肿瘤、脑脓肿、脑转移癌和慢性硬膜下血肿等。
(3)癫痫。
(4)颅脑外伤脑震荡、脑挫伤等。
(5)脑血管病脑出血、脑血栓。
(6)颅内炎症和脑病病毒性脑炎。
检查时要求:
1、检查时精神不要紧张,头皮上安放接收电极,不是通电。
2、全身肌肉放松以免肌电受干扰。
3、按医生要求,睁眼、闭目或过度呼吸。
检查前准备:
1、检查前一天用肥皂水洗头。
2、检查前一天应停服镇静剂、安眠剂及抗癫痫药物1-3天。
3、检查前应进食,不宜空腹,如不能进食或呕吐者应给予葡萄糖静脉注射。
4、如有颅内压增高而需要帮助定位者,应在检查前1小时左右用脱水剂降低颅压,如静脉快速滴注或推注甘露醇。
5、检查前向病人作好解释,勿穿尼龙衣,避免静电干扰、避免紧张、眨眼、咬牙、吞咽、摇头或全身活动、有汗应拭去,以避免伪差影响结果。患者在检查时应遵嘱做闭目、睁眼或作深呼吸等动作。
6、对无法配合的小儿及精神异常者可用镇静剂、安眠药后做睡眠图检查。
常规脑电图记录时间不应少于30min,睡眠监测至少应包括一个完整的睡眠周期,录像脑电图监测最好监测到与过去发作完全相同的1次发作。在描记中患者任何动作均应及时记录于记录纸上,尤其出现发作时更应详细记录。
(1)应包括参考导联、纵向双极导联及横向双极导联。
(2)应在参考导联中进行生理反应及诱发试验。
(3)睁闭眼:在参考导联,基线平稳时做3次睁闭眼,每次3s,间隔10s。
(4)过度换气:在参考导联做过度换气3min,每分钟呼吸15~20次。儿童不能合作者可令其吹置于嘴前的羽毛或纸片。过度换气后至少描记3min,如有异常应描记到异常消失。
(5)闪光刺激:将10万烛光的白炽闪光灯置于患者眼睛前20~30cm,患者闭目。用不同频率闪光刺激,每个频率刺激10s,间隔10s。常用频率为1Hz,3Hz,9Hz,12Hz,15Hz,18Hz,20Hz,25Hz,30Hz,40Hz及50Hz。
(6)每次描记前应做10s仪器校准,各放大器输入50μV电压,观察其阻尼及敏感性以及生物校准,各道均将O1进入输入1、A1进入输入2,描记10s,观察频率响应。仪器校准及生物校准各道完全一致,才能进行患者描记,否则应先进行仪器调试。
颅脑外伤及颅脑手术后头皮破裂伤或手术切口未愈合时。
一般无不良反映。
植物神经紊 运动障碍疾 神经康复 颅脑脊髓感 重症肌无力 癫痫病 运动神经元 神经内科 硬化症 瘫痪 脊髓损伤 脊髓空洞 脊髓病变 肌营养不良 肌肉萎缩 格林巴利 共济失调 抽动症 羊癫疯 羊角风 头痛 神经衰弱 脑膜炎 特发性震颤 多发性硬化 神经性厌食 神经炎
失眠 红斑狼疮 甲亢 糖尿病 股骨头坏死 白癜风 牛皮癣 癫痫 抑郁症 前列腺炎 肺癌 肝癌 子宫肌瘤 乙肝 小儿脑瘫 不孕症 近视眼 尖锐湿疣 口腔溃疡 冠心病 痔疮 鼻窦炎 丰胸 尿毒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