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毒症 ( 别名:慢性肾衰竭 英文:uremia ) 是指急性或慢性肾功能不全发展到严重阶段时,由于代谢物蓄积和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致内分泌功能失调而引起机体出现的一系列自体中毒症状,是肾脏组织几乎全部纤维化,导致肾脏功能丧失的结果。肾脏纤维化是在肾脏损伤早期启动的,所以凡是肾脏疾病都要引起重视,及时规范治疗可防止尿毒症危重症的发生。
[详细]
在尿毒症早期,患者往往有头昏、头痛、乏力、理解力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随着病情的加重除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贫血、出血倾向、高血压等进一步加重外,还可出现各器官系统功能障碍以及物质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临床表现。尿毒症发生恶化时,会累及患者的心血管系统病变。临床上,该系统的病变主要的症状有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需要提高警惕。
[详细]
对于病情相对稳定的尿毒症患者,需要尽快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但尚无急诊透析指征。在药物治疗,饮食控制的同时,需要做好透析前准备工作。但是尿毒症是药物治疗不可能治愈的疾病,不存在所谓的能治愈尿毒症的“灵丹妙药”。因此患者应该毫不犹豫地及时采取肾脏替代治疗,即透析治疗。而准备腹膜透析的患者,需提前2~4周做好腹膜透析管的置入术。
[详细]
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肾病是最主要的诱发尿毒症的原因,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最终结局都将是尿毒症。而高血压患者中的15%会直接转为尿毒症,可见高血压引起的肾功能损害,进而发展到尿毒症阶段,而且又引起诸多的并发症,所以治疗高血压尿毒症要注意控制血压。
[详细]
任何肾脏疾病,都不可以忽视而延迟就医,因为任何肾脏病的持续恶化都可能会变成尿毒症,尿毒症虽是致命的疾病,但也并不是无药可医。对无诱发因素的病例,肾功能不可逆转时,可考虑做透析治疗。这也属于尿毒症的预防措施。预防尿毒症最主要措施是加强身体锻炼,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不过运动中患者应特别注意劳逸结合,定时作息,以保持气血调畅。
[详细]
尿毒症不是一个独立的病,而是一组临床综合征。慢性肾衰的终末阶段,肾脏的三大功能丧失,出现一系列症状和代谢紊乱,从而形成尿毒症。尿毒症的诊断并非只看血肌酐的水平,还要综合上述各个系统的临床表现。对于初诊的尿毒症患者,肾脏B超有助于帮助其诊断和鉴别患者的原发疾病。而无明显肾脏病史、起病急骤的尿毒症患者应首先与急性肾衰相鉴别。
[详细]
健康饮食是机体正常代谢的基础,一旦饮食不当,造成代谢产物过多对于尿毒症患者来讲是个沉重的负担,所以日常饮食在满足人体健康需要的营养基础上,患者要注意少吃豆类及其制品并且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避免暴饮暴食。对于长期食欲不振的尿毒症患者是很容易发生脱水和低钠血症,因此要注意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过量,以免引起高钠血症或水中毒。
[详细]
尿毒症早期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肠胃症状。由于该病的特殊性,饮食中蛋白质要适中,过多的蛋白质摄入会加重肾脏负荷,使肾功能不全或病情恶化,但过少又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低蛋白血症,所以应在医生指导下制定科学的食谱。此外还需注意日常卫生和锻炼方式,特别是对体质较弱的患者,即使在不适合户外活动时候,也应该在室内适当散步,不能长期卧床。
[详细]